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 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 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2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 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4-22
  • 访问量:0
详情
        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涉及畜牧兽医相关内容):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忙”,标志着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在此,我简要介绍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特别是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和农资调剂调运,保障市场稳定和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同时,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今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稳住粮食生产极为重要。农业农村部坚持把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为首要任务,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环环紧扣、一招不落抓好春耕生产,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去年秋冬种时北方遭遇罕见秋汛,经过多方艰苦努力,冬小麦面积与上年持平略减,但苗情是近十年最复杂,也是最差的。开春后,各地狠抓促弱转壮,推动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据农情调度,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已过2成,早稻栽插过7成,东北水稻育秧过7成,均快于去年。扩种大豆油料落实较好。这是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硬任务。目前,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有保障。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抓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猪肉产量1561万吨,同比增加14%。牛羊禽和渔业生产平稳发展。牛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增加0.3%,牛奶产量增加8.3%,国内水产品产量增加2.5%。蔬菜供给总体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近300万亩。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突出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全产业链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3月底,全国28个省份今年新发放小额信贷191亿元,支持43.5万户发展生产。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服务,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2773万人,实现全年稳岗就业目标任务的91.85%。

第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3月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PMI指数为50.3%,比同期制造业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新产业新业态保持平稳。春节、冬奥期间到乡村过大年、品美食、游冰雪、赏春花成为城乡居民度假首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预计10%左右。农民工就业创业形势较好。截至3月底,返乡留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率已超过8成。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产业发展高地。

第五,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制度等改革任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3月底,家庭农场超过380万个,农民合作社达到22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5万个,服务覆盖全国约38.4%的小农户。积极扩大农业投资。加快高标准农田、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农业投资多元渠道。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522亿元,同比增长6.8%。

第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坚持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劳动力总量达到1.78亿人、同比增长2.2%,月均工资达到4436元、同比增长5.9%。

       总的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应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位上涨、农民增收压力增大、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和流通秩序带来影响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努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下降了41.8%。请问,在稳定猪肉价格、促进生猪生产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谢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

谢谢。您和大家一样,都非常关注生猪产业,这个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我从生产和价格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情况。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刚才曾总师已经讲了,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3月份养猪陷入了亏损。近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
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先后召开生猪养殖企业座谈会、部门协调会,通过主流媒体和专业平台密集发布生产预警信息,督促各地落实生猪产能调控预案,及时开通热线电话,帮助养殖场户解决产销和流通困难。下一步,我们准备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生产。加强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督促各地稳定支持政策,救助养殖场户,防止产能过度下滑。现在养猪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遇到了暂时的经营困难,资金链比较紧张,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6部门已经印发文件,要求不得随意限贷、断贷、抽贷。
二是防好疫病。指导各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动物疫病“两疫联防”,有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继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等关键性防控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要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严防两疫叠加。
三是畅通堵点。针对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出现饲料、兽药、畜产品运输受阻的问题,发挥部省协调机制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问题,维护正常产销秩序。

我们的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根据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2021年6月到10月,散养生猪和规模养殖生猪的每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亏损金额均超过了每头330元。请问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期间,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去年养殖效益不理想,会对今年的生猪供应和价格造成怎样的影响?谢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

受生猪生产周期长、鲜食猪肉保存时间短、市场自发调节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和市场完全匹配确实很难做到,出现阶段性亏损也难以避免,这在一些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经常是这样的。2021年6月,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完全恢复,农业农村部就开始向社会发布生猪产能过剩的预警,但生猪出栏仍在惯性增加,加上猪肉消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明显下降,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刚才我跟大家介绍了一些情况。但是2021年全年按每个月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这跟大家感觉的不太一样。全国算大账,养猪去年还是赚钱的,总体还是盈利的。
为稳定生猪生产,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白,为各地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书”,明确提出了全国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调控风向标,以及“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从2021年11月起,每月监测各省(区、市)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并及时反馈。对个别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低于正常保有量的省份,我们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能繁母猪饲养。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稳定基础产能,减缓生产和价格的波动。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产能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连续5个月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间。我们定的绿色合理区间是4100万头的95%至105%。截至3月底,各地已按产能调控的要求,公布建立了1.2万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的基地,调控基地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上述基地正按照要求保持合理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发挥着稳定生猪产能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

刚才我们做了一些预测,我把预测情况再重复一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不断积聚,只要稳定支持政策、防好动物疫病、畅通流通堵点,三季度生猪养殖就有望扭亏,实现盈利。但是猪肉消费、进出口等各环节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的,我们也希望大家还是按照正常的生产规律生产,不要压栏,也不要过度淘汰能繁母猪,保持生产的平稳。谢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洛阳瑞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

邮箱:ruihuadongbao@163.com      销售部:0379-63300975      传真:0379-63300982      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华阳产业集聚区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