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虫病在我国的养猪业中,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常见,越来越严重,有的患病猪场曾因此遭遇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感染(既是病原携带者也是病原传播者)、伤口感染、接触传播、猫等都是该种疫病感染的传播途径。
为了能好好养猪,防控好猪血虫病,今天对该病为大家做以下介绍:
流行病学
猪血虫病是原虫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内引起的传染病的俗称(可传染人)。常见的有附红细胞体、弓形虫两种。该种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居多。猪的发病季节在每年的4~10月份(蚊虫复苏与休眠前期)。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突然遭受各种应激的猪多发。
一个猪场总的发病率在15~20%,病死率达70%。10~50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有些猪场初生仔猪的发病可达80%;保育猪发病率可达50-60%;育肥猪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病死率可高达64%。
临床症状
1.附红细胞体症状
眼结膜发黄,皮肤发白、干燥并脱皮,尿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有的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酱油色”尿液,病猪越来越瘦,可视粘膜黄染,眼圈发黑,耳朵和四肢内侧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一般出现斑点后不久即衰弱死亡,血液稀薄。耐过病猪日增重下降,料肉比增加。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弱胎、死胎,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
2.弓形体症状
患猪在发病后数日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间有小点出血;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拉稀,尿呈橘黄色。孕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猪耐过后外观症状消失,仅食欲和精神稍差,最后变为僵猪。
备注:因附红细胞体与弓形体两种疫病传播的方式一样,而且感染的原虫都是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血浆内,所以临床上作为该种疫病的控防方法都是选择一种到两种协同、高效对该类疫病敏感的药物来作为“血虫病”的联合防控。
病理变化
皮肤、黏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和肌间胶冻样侵润,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蓝灰色,边缘有不整的粟粒大丘疹样结节,质地柔软,肾脏贫血,局部有淤血。胸腔、腹腔、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出血,表面有轻微黄色条纹,胆囊壁增厚,胆汁浓稠,肺水肿,表面有少量的出血点。
类似病鉴别
1.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无贫血和黄疸病症,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黏膜、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有25%~65%的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
2.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无贫血和黄疸症状,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3.与弓形体病鉴别。
两者体温均在 40.5℃以上,血液稀薄的浓度相似,极易混淆,但弓形体病的典型症状为体表颜色变化不大,流鼻液、行走打趔趄,并且耳部表现水肿变厚。
综合防治
1.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外地种猪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一周,一周后采血镜检,若无附红细胞体则可以与其他猪合群。
2.切断动物传播途径。夏季搞好消灭蚊蝇等害虫的工作,可使用瑞华蝇虫清。
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首选肥易达,安全高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造猪舍,将猪舍敞口处装上细孔防蚊纱窗,以极大地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率;坚持每月灭鼠一次;猪场禁养其他动物如羊、禽类等,看护犬要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3.杜绝机械传播途径。在疫苗接种、疫病治疗等需要注射时,应准备足够针头,保证每头猪换一次针头;在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成一头猪都要对器械进行完全消毒。
4.药物防治:首选惠特福+服舒安,治疗时每吨饲料添加1kg,连用七天,效果甚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微信公众号
邮箱:ruihuadongbao@163.com 销售部:0379-63300975 传真:0379-63300982 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华阳产业集聚区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